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材料、元件、工具、生产工艺与计量仪器,以及管理服务等都有严格的技术规范。不遵守这些技术规范,就生产不出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产品。
北美是全世界粉末冶金技术发展*快的地区之一。为适应粉末冶金零件产业生产发展需要,美国MPIF(金属粉末工业联合会)于1965年开始发布MPIF标准35,其中现在包括的4类零件材料标准如下:
标准名称 |
发布时间 |
修订时间 |
粉末冶金结构零件材料标准 |
1965 |
1974,1976,1984,1987,1990,1994,1997,2000,2003,2007 |
粉末冶金自润滑轴承材料标准 |
1965 |
1974,1976,1986,1998 |
粉末锻造(P/F)零件材料标准 |
2000 |
|
金属注射成形(MIM)零件材料标准 |
1993 |
2000 |
从上述4类零件材料标准的修订时间可看出,“粉末冶金结构零件材料标准”从1984年以后,基本上每3年修订一次。这反映了粉末冶金结构零件的生产和技术,特别是粉末冶金结构零件在汽车工艺中的应用发展迅速。例如,美国平均每一辆汽车的粉末冶金零件市使用量,1980年为7kg/每辆车,2006年为19.5kg/每辆多一点。显然,若不能及时地将粉末冶金零件产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改进及时地反映在修订的技术标准中,将信息通过标准及时地传达给使用方(买方),粉末冶金零件生产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粉末冶金结构零件材料标准”-2007版和2000版相比较变化较大,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点:
1.2003年版以前,这个标准主要由“注释与定义”和“数据表”二部分组成,2007年新增“工程技术资料”部分,变成了由三部分组成。
2.从2003年开始,将“显微硬度”(Micro Hardness)改为了“微小压痕硬度”(Micro indentation Hardness)。
3.将以前的“低合金钢”改为了“预合金化钢”(Prealloy steel)。
4.新增加了“混合低合金钢”(Hybrid Low-Alloy Steel)。
5.“烧结硬化钢”、“扩散合金化钢”、“不锈钢-300系列”中的牌号都有大量增加,例如“烧结硬化钢”-2003版中,只有FLC-4608与FLNC-4408的8个牌号,而在2007版中又增加了FLC-4805,FLC4808及FLC-48108的12种牌号。
6.新增加“工程技术资料”部分。这一部分的工程技术资料都是产品设计中所需要的资料,诸如热、力学、疲劳、淬透性、切削性等方面的数据。鉴于这些试验的条件可能和具体应用的工作条件不同,仅可作为指导性参考数据,不宜作为设计值或*小值。在2007版中,“工程技术资料”部分共包括以下9种技术资料:
1)淬透性 2)轴向疲劳
3)滚动接触疲劳 (RBF) 4)切削性
5)热膨胀系数(CTE) 6)断裂韧度
7)耐蚀性 8)铁基粉末冶金材料水蒸气氧化处理
9)确定粉末冶金零件的准则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除关税外,实施国际技术标准的能力,实质上是另外一个潜在的森严壁垒。粉末冶金零件材料标准的技术水平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粉末冶金产业界的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我国的粉末冶金零件材料标准实际上一直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建议各粉末冶金生产企业直接采用MPIF标准35中各种标准。这是因为国标GB/T19076-2003是直接从ISO5755-2001“烧结金属材料-规范”直接翻译过来,而ISO5755-5001基本上是以MPIF标准35“粉末冶金结构零件材料标准”-2000版以前的版本为基础编制的。所以,我国的粉末冶金零件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采用与严格执行现金的国际标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